新时代文明实践 | “帮帮团”的温情故事

日期:2024-09-03

在星城街道第一社区,有一位深受大家敬爱的大姐,已有50年党龄的她,依然活跃在社区服务的第一线,是居民们心中的好邻居,是名副其实的“社区发声人”,她就是周银花。

image.png       周银花刚退休时,便主动申请加入社区工作。她以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热情的服务态度,积极调解邻里矛盾,帮助孤寡老人。然而,长期的社区工作中,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如果可以把社区里像她一样有爱心、也有能力提供志愿服务的居民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公益性互助团队,就可以为那些有需要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能不能成立一个团队,专门帮助社区里的老人们呢?”在一次社区会议上周银花提议道。

“这个主意不错,我支持!”社区的两名支委成员异口同声表示赞同,其他代表也非常支持这个建议。周银花高兴地说,“名字我都想好了,咱们就叫它‘帮帮团’吧!”

就这样,在周银花的倡议下,“帮帮团”应运而生。虽然团队成立初期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周银花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逐渐吸引了更多热心居民的加入。他们中有退休的医生、技术工人,也有充满爱心的居民志愿者。大家齐心协力,为社区的老年居民提供着各种急需的服务与帮助。慢慢地,“帮帮团”开始出现在社区的各个角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帮帮团”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他们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生活照料、健康咨询,到后来的心理辅导、环境美化等,无所不包。每当社区居民遇到困难时,常常就会想到“帮帮团”。

image.png       在“帮帮团”的帮助下,许多老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爱和温暖。其中,他们照看一位80多岁老大爷的事迹更是为邻里所传颂。

这位老大爷身体状况欠佳,有经常头晕的症状,而他和老伴儿唯一的女儿又远在澳门,无法时常陪伴在他们身边。在过去的一年里,周银花和“帮帮团”对老大爷就进行了八次急救服务,其中六次是紧急呼叫救护车。每次送到医院后,都是周银花和“帮帮团”的成员们带着他进行身体检查,并安排保姆进行悉心照顾。不幸的是,去年老大爷最终因病去世。但令人欣慰的是,因为“帮帮团”的及时通知和悉心周到的照顾,老大爷临终前见上了女儿最后一面。

“谢谢你们这么长期地照顾我的爸爸,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虽然爸爸走了,但是我们爷俩能见上一面,爸爸也就没什么遗憾了,这可多亏了你们啊!”老人的女儿感激地说。“别客气,咱们都是一个社区的,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周银花安慰着回应道。

处理完老大爷的后事之后,“帮帮团”的成员们也没忘记大爷的老伴儿。大爷去世后,女儿返回澳门,周银花和“帮帮团”的成员们时常陪伴在大爷老伴儿的身边,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开导和安慰她孤独的心灵。

如今,老人已经如愿和女儿一起在澳门生活,每逢节假日,老人的女儿都会打来电话,借问候的机会表达她们对周银花无尽的感激之情。每一次通话之后,周银花都深感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和回报,也让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帮帮团”服务的价值。

image.png

“帮帮团”不只是为社区老人们做日常生活的服务,在社区突发的应急事件中,“帮帮团”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20237月底房山区发生特大暴雨。82日,星城街道第一社区遭遇电力故障,当天下午三点,整栋楼停电。楼内老人多,有些老人还患有疾病,日常所需的医疗设备需要时刻供电,任何一秒的断电都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得知停电消息的“帮帮团”成员立刻行动起来,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社区党委,抢修工作迅速展开,很快就恢复了电力供应。但由于种种原因,已恢复的供电又出现反复断电的情况,为了确保稳定供电,在社区党委、电力部门和“帮帮团”的协同努力下,成功引入一条新的电缆,彻底解决了供电问题。

如今,周银花和她的“帮帮团”都得到了社区和星城街道的高度重视,成为了街道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连心桥,通过这座连心桥,社区的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周银花深知,“社区发声人”的身份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她将用行动去诠释这份责任与担当,用爱为社区的和谐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免责声明

北京市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北京市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制作并维护
北京紫光同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071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