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 | 团区委“志愿+”的房山答卷:从活动保障到基层建设全解析
日期:2025-04-14团区委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始终将志愿服务作为服务大局、促进青年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打造“青聚好邻居”品牌,建立“志愿+”工作机制,着力培育志愿服务项目,推动新时代房山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高峰。
聚焦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完善“青聚好邻居•志愿+”驻区高校工作机制,推动青年因房山而聚。
近年来,团区委以高标准、严要求做好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组织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圆满完成了十二届春季北京国际长走大会、十届长阳音乐节、两届半程马拉松赛、“大美房山感恩有你”以及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累计组织2万余名青年志愿者。总结活动经验,制定《房山区大型赛会青年志愿者实用手册》,形成重大活动志愿服务保障的房山经验。
聚焦灾后恢复重建,深化“青聚好邻居•志愿+”地企志愿服务联动,推动房山因青年而兴。
建立“志愿+”地企战略合作模式,启动“房山好邻居”防汛应急志愿服务项目,协调41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防汛救灾各项志愿服务工作,服务安置转移群众8千余人次,清理淤泥2千余方。此项工作得到市、区领导批示3次,收到街道乡镇感谢信9封。与11家在京国企团委和7所驻区高校团委签署共建框架协议,以“联盟式”共建打造56支“驻区企业+志愿服务”防汛救灾应急志愿者队伍,为全国防汛救灾青年志愿服务提供经验。“房山好邻居”防汛应急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该项目是全国应急救援领域中的五个金奖之一,北京市应急救援领域唯一金奖。7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在首都志愿服务大赛中获得1金1银2铜3提名奖佳绩。
聚焦基层治理,创新“青聚好邻居•志愿+”社会组织模式,推动青年与房山的双向奔赴。
服务延伸,扩大“志愿圈”。聚焦“七有”“五性”,积极推动“未诉先办”,持续开展“青聚好邻居•志愿+”送便民志愿服务进社区,组织52个便民项目走进13个社区村,服务群众7600余人次。项目得到人民网等媒体宣传报道,获评“好邻居 我来办”之星称号。
搭建平台,建立“志愿+”机制。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多元要素参与城乡社区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机制研究”为项目主题,探索文化赋能基层治理。发挥学雷锋等区级活动的牵引作用,带动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等各项活动。
汇聚资源,培育品牌项目。近年来,共支持培育 220个小微志愿服务项目,提供经费、培训、物资等全方位支持。在拱辰街道、长阳镇孵化4支商户和社区志愿服务队伍。获评北京市“团建百强”品牌项目称号。
下一步,团区委按照区委工作要求,深化“志愿+”工作机制,健全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对标全国大赛评审标准,培育扶持“青聚好邻居•志愿+”小微志愿服务项目,分批、分层、分类储备志愿服务项目库。进一步提高“房山好邻居”应急防汛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度和影响力,为我区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