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 | 北京草根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林下经济特色路,药食同源促增收

日期:2023-07-14

农民增收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更是首都推进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为更好的发挥典型引领带动作用,激发农民增收内生动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农民增收工作的良好氛围,2022年北京市首次开展了农民增收典型案例和致富能手推选活动,其中,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十渡镇西太平村、北京草根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北京市农民增收典型案例,北京圣水太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文霞被评为北京市农村致富能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草根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作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北京草根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独特的森林资源,重点发展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以种植中草药为核心,实行种植、养殖、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规模化经营,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2022年休闲农业收入达320万元,中草药种植收益达150万元。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互惠互利模式,带动房山区十多个村种植中草药,种植面积8000余亩,带动100余户农户,户均收入达到28490元。

image.png      种养结合,探索林下经济发展路径

2015年,草根堂借助石楼镇依托2万亩平原造林发展林下经济的契机,开始试种林下中草药,开发林药混种立体模式。据统计,发展林下种植的经济产值约是种植普通农作物产值的2-5倍,大约为3000-7500元。

目前,草根堂在2000亩林地内发展林下经济,丹参、白术、白芷、川芎、防风、天南星等30多种中草药,并建有70亩林下景观和中草药科普基地。在草根堂的带动下,石楼镇、大石窝镇、韩村河镇、琉璃河镇等十几个村开始种植中草药,种植面积8000余亩。

多元发展,拓宽林下经济发展路径

草根堂通过引进人才,技术创新,逐步形成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观光、休闲、文教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使用和推广了林药混种、林下机耕、药草烘干、药膳制作、药材鲜食、南茶北引、南茶北制、雄蚕活性物质提取、桑叶美容、林下节水等一大批新工艺、新技术。将产品创新、文化创意与林下经济相结合,突出中医药元素。

2022年,进一步提升农林旅融合发展,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以“博物馆+旅游”模式,增强园区吸引力,增加游客观光量。博物馆收藏的800余件展品,包括清代至建国时期的各类医牌医匾、中医药类文献古籍、珍贵中草药等。

合作带动,引领林下经济增收路径

以杨驸马庄村为试点,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由合作社牵头,通过“订单种植”和“签约改造”民宿户形式发展庭院经济。中草药成熟后合作社统一按合同价格回收,颇具特色的“美丽庭院”作为示范户打造乡村民宿。将庭院“方寸地”建成农民“增收园”。

草根堂2015年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9年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强、2020年被评为林下中药材景观休闲示范基地。

免责声明

北京市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北京市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制作并维护
北京紫光同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071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