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 | 党建领航聚合力,志愿搭桥绘新篇
日期:2025-07-14在基层治理的广阔画卷中,星城街道第七社区“好邻居 连心桥”志愿服务工作室以党建为笔、以志愿为墨,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勾勒出共治共享的崭新图景。社区党委以“打破邻里隔阂、共建温暖社区”为目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找准服务“切入点”,依托“好邻居 连心桥”志愿服务工作室平台,以新组建的三支志愿服务队为纽带,架起了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 “连心桥”。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不仅推动了“房山好邻居”品牌落地生根,也是对建设“有温度的燕山”的生动实践。
社区党委通过梳理社区现状,发现助老服务、辖区环境、楼内安全隐患排查方面是居民高频需求,据此制定“1+3”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即设立1个志愿服务工作室为活动平台+组建3支不同服务内容的专项志愿服务队),围绕独居老人关爱、环境卫生整治、楼道安全巡检三大核心任务,组织志愿者开展常态化服务,充分发挥“好邻居 连心桥”志愿服务效能,有效提升社区凝聚力与居民幸福感。
架起连心桥 联结邻里情暖民心
独居老人关怀:用脚步丈量温情,以行动传递关爱第七社区独居高龄老人数量较多,不少子女居住较远,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亟需照护。针对这一需求,社区依托志愿服务工作室成立了由37名志愿者组成的“银发护航”志愿服务队。每名志愿者负责2至4名独居老人,每日上门对106位老人进行巡视探访,了解其身体情况及生活需求。服务开展三个月来,志愿者除日常巡视探访外,还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提供代买菜、代开药、代取快递等服务21次。助老服务不仅解决了老人生活上的难题,更让子女们安心放心,赢得老人及其子女的一致称赞。
环境卫生整治: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蜕变
针对辖区内狗粪、烟头、白色垃圾清理不及时等问题,志愿服务工作室组建“环境换新巡护队”,每周一、周四固定时间开展两次环境卫生清洁日活动,对辖区卫生死角、便道、草坪等进行专项清理。三个月来,累计清除卫生死角52处,捡拾烟头、白色垃圾0.3吨,现场清理狗粪800余处,有效改善社区整体面貌。辖区内的白色垃圾、烟头数量显著减少,宠物粪便污染投诉率下降,居民对环境卫生满意度提升。通过持续宣传与实际行动,居民文明意识显著增强,主动参与环境维护的积极性提高。
楼道安全巡检:织密“安全网”,消除“隐形雷”
针对楼道内堆物堆料、积存可燃物等安全隐患,志愿服务工作室组建“安全卫士志愿队”,推行“网格化包干制”,将辖区划分为9个责任片区,安排志愿者每周开展一次巡查。三个月来,累计对22栋居民楼开展12轮全覆盖巡检,重点排查飞线充电、消防通道堵塞、堆放可燃物等问题,发现隐患27处,现场整改24处,联合物业限期整改3处,劝阻乱堆乱放行为70余次,联合物业清理可燃物30余处。通过行动带动居民自发清理门前杂物,营造出“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搭建互动平台,激活社区活力
线上线下齐联动,构建邻里交流生态。“星柒好朋友”小程序运行以来,实时发布活动通知与便民信息,组织线上互动打卡,群成员已超300人,日打卡信息超100条,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邻里交流生态。第七社区志愿服务“星柒好朋友”小程序
便民服务解民忧,精准回应需求。“好邻居 连心桥”志愿服务工作室每周一至周五固定开展特色服务项目,每日提供不同服务内容,涵盖理发、配钥匙、自行车维修、衣物缝纫、磨刀剪、心理疏导及法律咨询等贴心服务。自运行以来,三个月累计服务超500人次,通过规律化的服务机制,有效解决了社区或居民因工作繁忙而遗漏或错过月度便民服务的痛点。这项制度化的志愿服务如同邻里间的温情纽带,以精准化服务回应居民需求,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畅通“微诉求”渠道,破解治理“小事”难题。针对基层治理中“小事无人管、琐事难解决”的痛点,工作室推行“社区发声人接待日”制度,每周二下午由“社区发声人”坐班接待,专门收集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微诉求”。三个月以来,累计接待居民20人次,解答各类小事10余件,搜集社区环境、公共设施破损、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6项并及时反馈给社区。居民眼中的“小事”,都是治理中的“大事”,第七社区将持续深化“发声人接待日”制度,让每个灯泡的明亮、每段台阶的安全、每次邻里的和解,都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壮大志愿队伍,凝聚社区力量
多元招募与培训,提升服务能力通过社区宣传、居民推荐、线上招募等多元方式,吸引退休职工、青年学生、在职党员等群体加入,志愿者队伍从成立初期的60人发展壮大至150人。同时,开展应急救护、沟通技巧等专题培训4场,有效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参与热情推行“志愿积分制”,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时,可通过小程序打卡记录服务时长并累计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或服务,激发参与积极性。目前累计兑换积分超3000分,形成“服务-激励-再服务”的良性循环。
通过三个月的实践探索,第七社区“好邻居 连心桥”志愿服务工作室已成为社区居民情感联结的纽带、解决问题的窗口和参与治理的平台。“连心桥”志愿服务以“小切口”撬动社区“大治理”,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切实让社区治理有力度、邻里帮扶有温度,为基层治理实践提供了积极有益探索。“1+3”志愿服务工作模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不断提高,邻里互助氛围愈发浓厚。
自今年3月25日启动以来,“好邻居 连心桥”志愿服务工作室已累计组织开展独居老人巡视探访、楼内安全巡查、环境清洁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参与志愿者达1500余人次,惠及社区居民3000余人次。
未来,星城街道第七社区“好邻居 连心桥”志愿服务工作室将继续深耕党建与志愿服务融合之路,以更丰富的形式、更优质的服务、更广泛的群众参与,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