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 | 从“巧娘”到“社区发声人”

日期:2024-09-04

在星城街道第二社区,提起董淑琴的名字,大家会很自然地把她和“巧娘”联系在一起,因为她组建的“巧娘”工作室在社区里可谓家喻户晓。

image.png       2008年,董淑琴加入了星城街道第二社区的志愿者队伍。日常工作中,董淑琴发现社区里有很多心灵手巧的居民,她们擅长用各种材料制作手工艺品,但由于缺乏组织和平台,这些才华并未得到充分展现。于是,一个念头在董淑琴心中萌生,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个工作室,将这些居民聚集起来,既为她们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又能为社区做些贡献呢?

带着这个想法,董淑琴开始行动。她联系身边具有这方面特长的居民,一起加入了巧娘工作室。为了调动居民们的积极性,在街道的支持下,工作室还为她们提供了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就这样,“巧娘”工作室运转起来了。

工作室成立后,“巧娘”们用一双双巧手制作出了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这些作品不仅美观实用,还多次参加各类比赛并获奖,为社区赢得了荣誉。除了手工艺品制作,“巧娘工作室”还承担起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多项任务,如制作党旗工艺品、各种主题党日活动的用品等,“巧娘”们制作的手工艺品还作为对口支援协作的礼物送到了内蒙古。

在董淑琴和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巧娘工作室”成为了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社区的党建工作和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

董淑琴没有仅仅沉浸在“巧娘”工作室取得的成就中,细心的她发现,社区里存在一些因缺乏反映渠道而未获解决的问题。

20号楼下,安置着七把老旧的长椅,由于位置紧贴社区主干道,老人们坐的不安心,也妨碍了行人的正常通行,居民们的抱怨声越来越多。

董淑琴将这件事汇报到了社区党委,社区党委得知后第一时间开始着手寻求解决方案,但解决过程中却还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位置选择及居民意见协调等难题。

接下来的日子里,董淑琴的身影穿梭于社区与居民之间,积极发挥沟通桥梁作用,并与社区一同根据居民建议对现有方案进行反复调整,最终呈现了一个人人满意的结果。

image.png

如今,七把座椅被重新安置,周边种上了郁郁葱葱的树木,特别设计的斜坡入口,更是让坐轮椅的老人也能轻松进出。看着居民们开心的笑容,董淑琴意识到,自己已经真正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社区发声人”。

近年来,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人们的良好习惯。星城街道第二社区在广大居民的配合下,垃圾分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环境变得更加整洁。

然而,仍有一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做法感到不适应,时有发生将垃圾随意堆放的情况。作为社区志愿者,董淑琴经常在居民楼里逐层巡查,看看有没有楼道堆物以及乱放垃圾的情况。有一次,董淑琴巡查时发现一位大爷正将垃圾扔在楼道里。

她走上前去,微笑着劝导说:“大爷,这垃圾放在楼道里可不好啊,咱们得把它分类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里。”可是,大爷却回应道:“我放这儿怎么了......”面对抵触情绪,董淑琴并没有气馁,而是逮着机会就耐心地向大爷讲述垃圾分类的意义,终于有一天,董淑琴发现楼道里的垃圾都消失了,大爷主动找到她说:“哎呀,之前是我错了,感谢你的耐心提醒,以后这种错误我保证不会再犯了......

大爷的改变让董淑琴感到非常欣慰,在她的坚持不懈和诚恳劝导下,楼内的居民们对垃圾分类越来越理解并配合,楼道内再也见不到随意堆放的垃圾,社区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改善。

作为“社区发声人”,董淑琴认真倾听每一位居民的声音,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居民的诉求,积极发挥沟通桥梁作用,及时向社区党委和街道工委、办事处反映,从而为居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从一名普通的党员志愿者到“巧娘工作室”的带头人,再到备受尊敬的“社区发声人”,董淑琴始终坚守初心、默默付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免责声明

北京市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北京市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制作并维护
北京紫光同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07183号